东方涉外律师网
中文版 | English     
  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国际贸易 >> 典型案例
后金融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新的特点
[ 作者: 来源: 点击次数:1410 发布时间:2013-05-30 13:27:59 ]
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恢复增长,贸易摩擦也接连不断,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新的发展趋势。

  一是将贸易摩擦与国内政治挂钩。在西方部分选举政治国家,贸易政策更多地被用来缓解国内矛盾和政治压力。为取悦选民,转嫁国内矛盾,一些国家的立法机构甚至政府经常动议或者采取贸易保护措施,从而捞取政治资本,国外进口产品成为这些国家转移国内民众不满情绪、谋取政治利益的对象。

  二是企图利用贸易摩擦影响和改变贸易伙伴经济体制与政策。部分国家和地区频繁发起反补贴调查,滥用贸易救济措施,指责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国内汇率机制,声称低估汇率是贸易保护主义,质疑和挑战贸易伙伴的财政、税收、金融、产业发展、资源配置管理等政策措施,甚至用劳工、低碳等标准对进口产品设限,意在借此推行西方人权价值观和经济发展模式。

  三是不断挑拨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。一些国家在经贸领域中挑起新“冷战”,企图遏制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,在拉美和非洲地区煽动“外贸威胁论”,声称进口产品冲击当地产业,投资目的是掠夺当地能源、资源,借此挑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。

  四是挑起贸易摩擦制造谈判筹码。一些国家不顾双边贸易现实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,主动挑起贸易摩擦,甚至诉诸世贸组织的争端机制,在国内严格贸易救济执法,借此换取贸易伙伴在其关注的经贸问题上做出让步。

  后金融危机时期,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,贸易摩擦的政治化倾向有可能进一步加大,对国际贸易活动构成障碍。作为贸易大国,我国出口产品近年来在海外市场遭遇了反倾销、反补贴、保障措施、特殊保障措施、产品召回或通报等各种形式的贸易限制措施。我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的重点,每年涉案损失300多亿美元。2009年我国出口占全球的9.6%,而遭受的反倾销案件却占全球的40%左右。反倾销和反补贴“双反”调查成为个别国家对华调查的主要形式,2009年国外对华启动的13起反补贴调查案件中,12起伴随反倾销调查。涉华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案件增多,2009年占国外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总数的25.4%。2004年以来,国外将我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机制的案件,涉及集成电路、汽车、原材料等领域的产业政策以及金融、关税政策。
打印此文 】【 关闭窗口 】  
上一篇:  买卖交易及相关的委托加工,质量问题由谁承担
下一篇:  中美贸易摩擦的新趋势及原因探析  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使用条款 | 隐私政策 | 诚聘英才 | 网站地图
版权所有 (C) 东方涉外律师网 (C) Copyright 2008 Exlaw.cn All Rights Reserved
沪ICP备2023039966号 客服电话:+86 21 135 8597 7056 客服邮箱:kingward.gan@fox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