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方涉外律师网
中文版 | English     
  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国际贸易 >> 典型案例
以CIF术语的形式但非真正的CIF合同
[ 作者: 来源: 点击次数:1369 发布时间:2013-05-30 14:17:03 ]
案情简介: 

某年,中国某出口商以CIF魁北克价格向加拿大某进口商出口500公吨核桃仁,由于核桃仁属季节性商品,进口商要求且双方同意订立如下合同条款: 

信用证开证日期:9月底 

装运:不迟于10月31日,不允许分装和转船 

到达日期:不得迟于11月30日。否则,买方有权拒收货物 

支付条件:信用证下90天远期汇票 

由于天气恶劣,班轮于12月5日才到达魁北克。因此,进口商拒绝提货,除非按货物总价值打20%折扣以赔偿进口商所发生的损失。经过多轮痛苦谈判,该交易以 出口商损失360,000美元,即货物总价值的15%折扣而告终。问:该案例的症结何在呢? 

要点评析: 

该案例的症结在于到达日期条款。对于出口商来说,其最大错误在于在于自己的无知或疏忽同意将这一条款写进了合同。 

上述合同虽然是以CIF术语的形式订立的,但并非真正的CIF合同。根据《INCOTERMS 2000》,CIF的交货点在装运港船舷,卖方只要在规定时间将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,就完成了交货义务,所以真正的CIF合同属于装运类合同,卖方无需保证货物何时到达何地。由于国际贸易术语是惯例,属于选择性约束力,当事方可以将惯例修改之后写入合同,合同规定高于惯例。本案即属此种情况:合同虽选用CIF术语,但同时规定货物保证到达目的港的时间,是一份有名无实的CIF合同,这种合同实质上是一种到货类合同。可见本案中卖方拿的是装运类的低价格,承担的却是到达类的高风险。 
打印此文 】【 关闭窗口 】  
上一篇:  进口商申报进口货物的数量与到货数量不符
下一篇:  CIF和FOB成交的风险  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使用条款 | 隐私政策 | 诚聘英才 | 网站地图
版权所有 (C) 东方涉外律师网 (C) Copyright 2008 Exlaw.cn All Rights Reserved
沪ICP备2023039966号 客服电话:+86 21 135 8597 7056 客服邮箱:kingward.gan@fox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