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光投向北欧 中国制造为何未生根
国人最开始关注冰岛,应该是2008年末从媒体上看到“国家破产”的消息,而今年4月,冰岛的一座火山喷发,让它再次频繁地出现在各国的媒体里。

如今,这个神秘的国度再度吸引我们的目光。6月9日,央行副行长胡晓炼与冰岛中央银行行长古德芒德松(Mar Gudmundsson)在雷克雅未克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。协议期为3年,价值35亿元人民币,相当于660亿冰岛克朗,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。

这是中国央行自去年3月份与白俄罗斯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以来,首份与传统意义上的欧洲核心国家达成的货币互换协议。中国央行称,此次两国货币互换主要是为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,加强双边金融合作。

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新兴超级大国,为何希望与受到危机影响、仅拥有32万人口、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国家冰岛加强关系?有媒体评论称,随着北极地区对于全球贸易和能源变得更为重要,中国已经对这个北大西洋岛国产生战略兴趣,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步骤中的完美选择。

也许是真的太远了,以至于中冰两国的双边贸易非常淡。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——阿里巴巴网站上,除了看见一些来自冰岛的产品在兜售之外,竟然很难搜到与冰岛有贸易往来的企业信息。强大的“中国制造”竟没有在这个1971年就与中国建交的北极岛国生根发芽,真的有些令人意外。

“我去过那个地方,非常干净、漂亮的一个港口城市,白雪皑皑的冰山、湛蓝湛蓝的海。”在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的记忆中,冰岛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。

浙江利时集团成立于1993年,这家专注于塑料制品的企业如今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家用品制造基地,与星巴克、沃尔玛、家乐福等多家跨国企业有合作,产品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“在冰岛,一定能找到我们的产品,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地与冰岛有贸易往来。”李立新对《天下网商》说,产品可能通过沃尔玛等类似连锁型超市出现在冰岛,但从没直接与当地企业或采购商有联系。如今,李立新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北欧小国。

中国驻冰岛大使馆资料显示,目前在冰岛唯一的中资企业就一家——华为技术公司瑞典分公司冰岛办事处。冰岛统计局统计,2009年,中冰双边贸易额为2.6亿美元,其中自中国进口1.6亿美元。除去劳务输出和部分国家合作项目,企业间的商务往来仍显空白。

货币互换是一项常用的债务保值工具,主要用来控制中长期汇率风险,货币互换之后,中国、冰岛两国的贸易结算将更加便利。自2008年以来,中国已与韩国、马来西亚、印尼、白俄罗斯和阿根廷签署总额超过6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,这些协议被视为一种促进贸易的方法。
</P>
有人或许以为,在10.3万平方公里的冰岛国土上只有3.5万人口,整体的消费潜力和市场需求都很有限。

其实,冰岛人不仅富有而且敢于消费、乐于消费,他们习惯于毫不费力地假日狂欢,习惯于用抵押品来充实自家的金融状况,习惯于去国外旅游和在首都的大商店里随意购物,若不是金融危机带来一个“国家破产”坏消息,这样的传统一定还会持续。

专家分析,如今经济正限于衰退,冰岛不太可能为中国出口商带来大量业务,但其经济若然复苏,则情形有望改变。据冰岛中央统计局近日发表预测,冰岛经济有望从2011年起开始出现增长势头,这一势头可能一直持续到2015年。

再者,冰岛是欧洲经济区的创始成员。这一自由贸易区实现了货物、服务、资本和劳工的零关税流动。在2007年,冰岛的人均GDP已经位列欧洲第三、世界第四,即便在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,冰岛也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名列前30位,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。
冰岛铝与渔产品,以及一些尖端生物、医疗技术、产品都是中国市场上目前还没有的。而冰岛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中,机电产品、纺织品及原料、贱金属及制品、家具玩具、鞋靴等占据主体份额。

货币互换后,冰岛可以使用本币(冰岛克朗)来支付从中国进口的产品,省去了复杂的换汇环节。嗅觉灵敏的中国商人,是不是到时候考虑做做冰岛的生意了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