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看温州人如何破解融资难
温州曾是中国金融改革的试验区。长期以来,温州的贷款不良资产率为全国最低。其中主要奥秘,是信用、互助、民资殷实。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,民间资本相当活跃。本案例就温州人破解融资难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。


  
  
温州人天掉下来当箬笠。面对全球金融海啸和企业资金饥荒,以改革创新和民间资本打天下的温州人神闲气定,应对从容。

  民资殷实也遭前所未有的融资困境

  据温州市银监会匡算,温州民间资本高达6000亿元之巨。但是,在当前险象环生、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,大批中小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融资困境。

  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日前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——《关于温州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状况的初步报告》。这份报告的结论是,为数不少的温州中小企业正面临融资困境。该促进会一位负责人说:“原料上涨、出口受阻、银根紧缩等因素,正把‘粗放型生产’模式推向危险的边缘。”

 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、在“中国电器之都”乐清市柳市镇生产低压电器的小企业主,开着一家不大的厂子,为本镇的全国著名企业正泰、德力西等做各类配套产品。厂子很小,工人也只有十几个,但却凝聚着他十几年的心血。

  然而,今年以来他却有了“收拾”不做的想法。他说,以前他生产磁光片的原料是6000元/吨,生产出的成品可以卖6500元/吨。但现在,原料涨到了8000元/吨,成品却只能卖到8300元/吨,毛利整整减少了200元。不仅如此,为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,他还从信用社贷了20多万元,千分之八的月息算下来,自己已几无利润空间。

  “如果提价,面对激烈的竞争,根本卖不出去。”这位小业主叹息着说,“原料涨价了,大家都共同分担一点,不能指望下游企业能承担一切。”压力之下,他身边的同行已经有好多主动关掉了厂子,但他依然在犹豫,“不做这个,我还能做什么?只要不亏本就行。”

  这样的情况,在五金、服装、制鞋等行业也同样存在,为数不少的企业经营者叹息:“实在太难了!”

  难就难在融资环节上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说,中小企业融资难之所以长期存在,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直接融资不发达,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,中小企业融资长期主要依赖银行贷款,缺乏直接融资手段。另一方面,中小企业规模小,收益不稳定,诚信度低,抗风险能力差,缺乏合格抵押担保品,这一切势必影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热情和支持力度。